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乡间婚礼 (第4/5页)
微风也一样轻轻地吹拂在他们身上,仿佛送来了天国的欣慰;以及散在半山清朗空气间,带着笑声的祝福。 …… 奕欧的叔婶打来电话,快到年下了,希望他能带着应曦去一趟。程应旸很爽快地批准了,可是令狐真却要他们只待一个晚上。奕欧说:“拜托,我好不容易才能回去一趟,至少要三天三夜吧!” “不行!就你有叔婶啊,我爸爸在日本,我妈妈在澳洲,我也想带应曦见他们……” 程应旸和应曦听了哭笑不得,这不是欺负人家没有爹娘吗? “你们慢慢吵,我带姐去睡觉。”应旸说完,搂着应曦就走。 “别!等等……” 两人竟然讨价还价起来,应曦气结:怎么就没有人问过她本人? “你们别吵了,我和奕欧就只待两天两夜,回来正好过农历年,如何?” 两个男人对望了一眼,一人让一步,好吧。 农村的年味绝对比城市浓烈得多,也热闹得多。家家户户都忙着打扫房屋,请财神门神贴对联,置办年货什么的。 奕欧和应曦来到村子里,村民们都呼啦一声围上来打招呼,问长问短,堵得水泄不通的。后面有几个穿着休闲西装的大汉提着大包小包礼品,堆在奕欧叔婶的大厅里,居然也堆放了大半屋子。 叔婶嘴巴都合不拢了:“我说你们啊!就是大手大脚的,人来了就行,买这么多东西干啥呢!” 奕欧嘿嘿地笑着,应曦微笑着说:“快过年了,拿点东西来大家看着热闹些。我也不是白拿来的,还要问你们要东西呢——那些紫米、走地鸡、自家晒的黄瓜条、茄子干我想带点回去。我们爱吃。” 婶婶忙说:“有有,别的没有,这些绝对有!”心下感叹,这么好的姑娘上哪儿找呢! 村民们伸长了脖子在院子外头看热闹。叔叔招呼他们进来喝茶,又送了一半多的礼品出去,人人有份不落空,个个喜气洋洋。 最后,也不知道那个好事者忽然说了句:“难得咱们村有奕欧这么出息的孩子,不如这样,上次太过匆忙,趁今儿快过年的,咱们赶紧把他俩的婚事办了,大伙也好凑个喜头,热闹热闹!” 一石掀起千层浪,接下来,你一言我一语,奕欧和应曦的话语权完全被淹灭在这几十张兴致勃勃的嘴巴下。应曦望向旁边一米开外的奕欧,却见他双眼闪闪发光,嘴巴都快裂到耳朵上了。最可恶的是,他居然已经在和叔婶、村长他们讨论婚事的细节,偶尔还大笑着吆喝大家届时一定要多喝几杯,那个得意洋洋的模样似乎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新郎官了。 他似乎发现了她的关注,也转过头来,与她四目相望,一只眼睛眨了眨,远远的,竟抛来一个极其暧昧的媚眼。 她脸一红,第二个婚礼?好像有些那个…… 所幸的是,现在是农闲,村里大大小小,男男女女都热心得很,加上她和奕欧人缘好,出手又大方,这场婚礼又是村民们自己闹腾来的,所以大家格外热心,许多本是繁杂的事情,办事的人多了,也就变得简单起来。 也不知村民从哪里弄来两套新郎新娘的吉服,还有一堆银饰品,虽然有些旧了,但很像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董。应曦左看看,右摸摸,爱不释手。 由于他们只能待两个晚上,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五礼都删繁就简。终于在第二天,迎来了婚礼的重头戏——亲迎。 那日清晨,奕欧穿着大红礼服,打扮得有点像金榜题名时的状元郎,身上绑着一个大红花,骑着一头在牛角处各绑着两朵大红花的大黄水牛,缓缓而来。 应曦也穿着一件绣满吉祥凤鸾图案的大红吉服,叮叮当当的挂着一大串首饰,头发盘起,头顶着一个十来斤重的凤冠,盖着一块大红头巾,一只手由婶婶牵着,交给村长,然后村长同奕欧交待了几句话 ,便笑眯眯的把应曦交给了侯在门口的奕欧。 她紧紧握着奕欧的手,小心翼翼的走着,头上的挂饰很厚重,针线密密麻麻的,完全不透一丁点的光,除了周围的笑闹声越来越大外,她什么都看不到,身上的吉服层层迭迭的非常繁杂而且不宜行走,头上的风冠压得她脖子发酸,那绣花鞋有点挤脚,不好走路,却还得挺胸抬头,保持新娘子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