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3节  (第2/2页)
踏实,就蹬了被子,第二日着凉了,有些发烧起不来了。    沈修文自然不许她再去翰林院。    她就在听雨阁里养病。    那几日雨下得又大,她在屋里翻那几本书,翻来覆去看了好几次,不知道许镜尘那头《伏天行迹》有没有抄完。    大约再过了三日,她才见好,又磨着沈修文带她去翰林院,说要还书。    小童见了她,如获大赦,“您可来了,许大人一直在找你。”    许镜尘找她,是不是擅自借书给她惹祸事了?    “许大人来了吗?”她问。    小童点头,在呢。    她就拿了书去找他,也不知为何,她明明是生病了才没来还书的,可心里总觉揣了只兔子一般,怕见到他,又怕见不到他。终是见到了,又觉是欢喜的。    “病了?”她还未开口,他就先问。    她点头。    也是,若非病了,她应当会守时来还书的,许镜尘一样都猜得到,她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放这里就好。”他没多问,也没有叫她继续抄剩余那本。    “书不是还没抄完吗?”她主动问。    他才抬眸看她,眼中复杂几许,“我问过翰林院帮忙的儒生,没有人带妹妹来这里,你姓什么?”    是被戳穿了吗?沈琳咽了口口水,心跳到了嗓子眼。    但转念一想,她三日未来,他竟会去寻了翰林院所有帮忙的儒生来问,心中又觉甜丝丝的,像抹了蜜。    “我姓沈。”    姓沈?许镜尘看她,翰林院里姓沈的学士不多,他都熟悉,不应当有这个年纪的妹妹,沈琳就道,“哥哥不是翰林院的学士,是朝中的官吏,使了些银子让我进来的。”    她说的也不假,只是定安侯世子的银子,翰林院没人敢收,也没人不敢透露。    “知晓了。”他也不多问了,只是将那里未抄完的笔记和册子给她,她接过,却听他道,“明日别来了。”    她怔住。    为何不要她来了?她可是求了沈修文好久,难道是,他猜到了?    心中惶惶不安,就听他道,“我明日要随李大人出使,多则两三月,少则月余,你要看什么书,我替你借。”    原来是这样,沈琳心里微舒,就点头道:“还是老规矩,你借书,我抄书,你把要抄的给我,等你出使回来,我一道还你。”    许镜尘就转眸看她。    她也正好抬眸看他。    四目相视,就觉有些微妙如同昨夜的一场春雨,吹落了院中一地落蕊花香。    许镜尘先低头,“抄吧。”    嗯,她也应声。    只是心有旁骛,就频频出错。    都是翰林院要抄录的书,出错了一日,整页都得重来,她有些懊恼,越急,越容易出问题。    也不知他何时起身的,就站在她身后,看她写字。    等她反应过来,也不知他看了多久,她刚想起身,他却俯身下来,“你的字写得好看,但这样握笔会脱力。”    这话沈修文从前就说过,但她改不了。    她习惯了这般写,就写的顺畅,反正平日也不会写很多字,也不觉什么,这几日这般抄书,真觉得手腕处有些发酸,只怕他们说的都是对的。    “那要怎么……”她话音未落,只觉温和的男子气息从身后贴近,他便握起她的手,在纸上落笔。    耳畔,是他温和的声音,句句说的都是如何握力,她却一句都没听进去,只觉得他的鼻息贴在耳后,眼前的案几都有些模糊不清,只听得清自己的心跳声,扑通扑通吵个不停。    又担心被他听了去。    “会了吗?”他问。    她僵住,她根本没听,只得摇头,他便没有松手,再握着她的手写了一次。    这日,她不知如何回府的。    手中的书籍垒了一摞,有要看的,有要抄的,怕真是一两月都不必去翰林院了。    不去翰林院就见不到许镜尘了,她又有些惋惜。    这三月,都老老实实窝在家中抄书,少有露面,就去了一次梅嘉言的小聚。    梅嘉言身子不好,难得外出,只邀了些亲近的闺蜜,沈琳是一定会去的。    来得贵女不多,都是平日里能一道说话的,也不知为何,就说到了许镜尘身上。京中有不少世家贵女是喜欢许镜尘的,学识又好,又温文尔雅,相貌俊朗,又是鸿胪寺少卿,平日里也洁身自好,也没听过什么绯闻,抑或是流连青、楼等不好的传闻,原本当是良婿的人选。只可惜早年丧妻,家中还有一个七八岁大的儿子,底蕴稍好的世家,哪个会愿意女儿嫁过去做继室填房的?    沈琳就懵住了。    底蕴稍好的世家,定安侯府就是。    她也不知道这一两月是如何过来的,书抄完了,也看完了,总觉得有石头压在心底,缓缓喘不过气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