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2节  (第2/2页)
六部之中,最重要的中书省二把手。    再怎么挑宁王妃,总不能比她更低吧?    萧贵妃意会了此话,“难道这件事情,竟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了么?”    楼兰公主被送来和亲,本是一件好事,却弄成了这样。    真是出乎众人的意料。    圣上知道她在担心什么,便安抚似的拍了拍她的手。    “你也不必着急,朕知道,你是担心玦儿封太子的事。朕原先是想,先把宁王的婚事解决了,再把玦儿册封太子、沈风斓册封太子妃之事提上日程。”    皇家礼制苛刻,兄长没有娶正妻,没有弟弟先娶正妻的道理。    “但是……”    圣上话锋一转,“玦儿是朕最疼爱的孩子,岂有为了他人,反耽误他的道理?朕这些日子,觉得身体越来越虚弱了,这件事也耽搁不得……”    萧贵妃连忙捂住了他的嘴。    “圣上不可胡说,您龙体康健,将来是要看着云旗娶妻生子,抱小重孙的!”    其实圣上一日比一日老去,她心中比谁都有数,只是不想承认这个事实罢了。    圣上呵呵笑道:“有你日日给朕煲这个汤,那个汤。朕当然能够长命百岁,陪着你抱小重孙。”    他这话也不过是安慰萧贵妃的,一句场面话罢了。    “不过,在玦儿册封太子之前,朕还得交一道任务给他,让他名正言顺地成为太子。”    毕竟朝中宁王的势力不弱,册封的是晋王而非宁王,总要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哪怕全天下都知道,是因为他宠爱晋王,才如此选择。    但是史书上,绝对不能有半个这样的字眼。    萧贵妃点了点头。    “那圣上要派什么差事给他?”    “岭南府离京城甚远,民风彪悍,自古以来便有山匪之祸。从前定国公在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占山为王的山匪纷纷投械下山来。”    “自定国公走后,山匪之祸渐渐又起。他已经一把年纪了,去年派他前往北疆,已属勉强。现在是怎么也不能再让他,回到岭南去咯。”    萧贵妃笑道:“要说起来,定国公着实叫人佩服。能文能武,为圣上解了不少烦忧。”    她手边摆着一盘新鲜的梨子,正慢慢地切成小块,忽然想起了宁才人来。    当初圣上带宁才人回来,定国公不就在身旁吗?    这样一想,笑意渐渐淡去,埋首切起了果子。    圣上没有注意到她的神情,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这山匪之事虽然凶险,可是玦儿必定能胜任。他有勇有谋,身份又尊贵,必定能降得住那些山中野人。更何况,还有沈风斓这一层关系在。”    定国公视沈风斓如亲生女儿,就算轩辕玦有什么搞不定的,只需要请教定国公便可。    当年他用的什么法子,如今轩辕玦可以依样画葫芦。    萧贵妃抬起头来,笑得有些许勉强。    “圣上考虑得周全,臣妾佩服。”    那捏着剖果刀的手,微微渗出汗水来……    圣上派晋王前往岭南道的旨意,不出三日便传了下来。    这一道旨意,倒让许多朝臣摸不着头脑。    传闻圣上要册立晋王为太子了,怎么呼喇巴的,又把他弄去那天高皇帝远的地方?    还是剿灭山匪,这等危险的差事。    只有知道宁王身份真相的人,才能意会圣上的心思。    宁王听得手下的人兴冲冲地禀报,只是哑然失笑。    轩辕玦是唯一的太子人选,这点毋庸置疑。    那么圣上做出了所有举动,都是为轩辕玦成为太子铺路罢了。    剿灭山匪看起来危险,但要是能够成功,就是极大的功劳。    凭着这份功劳,再加上夺回玉面城的战功。    晋王登上太子之位,实至名归,无人能够置喙。    他枯坐在禅房之中,对着烛火愣愣发呆。    晋王接的差事,不是随着定国公去北疆打楼兰人,就是去岭南道剿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