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0节  (第2/3页)
人”了, 像是死了太久, 整个儿干瘦的成了一具骷髅。    沛王李贤毛骨悚然,他虽是男子, 毕竟年少,又出身皇家早早封王, 哪里曾亲眼目睹过这等骇人听闻的场景。    心怦然乱跳,李贤心知绝不能让太平看见这些, 他小心压住太平的头,揽着她正要先行退出,忽然一名大理寺的差官颤声道:“这个人、这个怎么看来有些眼熟?”    今日跟随袁恕己前来梁侯府的,有几个是大理寺的老人,最是查案经验丰富,且是长安土著, 但凡长安城中,不管是事件, 地方还是人物, 都如数家珍熟悉的很。    此时壮胆细看,可以看出这骷髅似有些眼熟,又有一人上前辨认,同样难掩满面震惊。    袁恕己毕竟并非长安城土生土长的, 正想问武三思这是“什么”,却见武三思也是一脸惊疑,仿佛是第一次看见此物。    如今见差官们窃窃私语,袁恕己道:“出了何事?莫非你们认得这是谁人?”    两名差官商议了会儿, 迟疑看了武三思一眼,才禀告道:“少卿,若我们认得没错儿的话,这人……是昔日韩王殿下的贴身侍卫。”    武三思大叫:“胡说八道!”    这会儿李贤正护着太平往前,两人都听见了,齐齐止步。    太平惊疑:“说什么?爷叔的侍卫?”    李贤惊地回头:“是韩王的侍卫?难道、难道是那个……”    差官跟李贤口中的“韩王”,正是高祖的第十一子,算来是太宗的之弟。名唤李元嘉。    韩王李元嘉向来名声出众,武德年间被封为宋王,贞观之时授潞州刺史,右领军大将军,后又改封为韩王。    韩王修身自好,当时的诸王都不如他,也向来被文武百官称赞,前年才又封为泽州刺史。    李元嘉身边儿有几名得力精干的侍卫,回京都受封的时候跟随左右,后韩王离京,众人自也跟随而去。    但就在三年前韩王回京都之时,于朱雀街上遭遇了一场刺杀,事后高宗虽命大理寺携手刑部严加追查,却并未找到背后策划的凶手。    反倒是韩王的一名近身侍卫唤作天风的在此事之后不久便失踪了。    朝野之中便有传说,有人猜测是这天风背叛了韩王,同贼徒们联手策划了这场伏击,如今事情败露,便逃之夭夭。    李贤忘了惧怕,只是震惊:“可看清楚了?”    谨慎起见,差官道:“详细如何,带回寺内叫仵作查验便知真假。”    忽然袁恕己道:“不必了,这人的确是韩王的部属无疑。”    众人齐齐看他,武三思更是道:“何以见得?”    袁恕己道:“我虽不曾见过此人,但却听说过此人最为忠心于韩王,曾有一次随韩王作战之中伤及左手,被斩断了三根手指。”    随着袁恕己所指,在场之人皆看过去,连李贤都忍不住定睛细看,却见那骷髅的左手微微蜷曲,已透出里头的节节白骨,然而细看,果然左手只剩下了拇指跟食指而已。    袁恕己道:“除此之外,最简单不过的验证法子,这面腰牌。”    俯身,从满是碎石的地上捡起一物,吹去灰尘,腰牌上刻着虎头符,底下“韩王府”三字。    李贤接了过来,惊诧之余,双目微红。    袁恕己看着武三思道:“侯爷,敢问为什么韩王殿下的近身侍从,竟死在这里,还被封在石壁之中?”    武三思紧闭双唇,从方才挪开青石的一刹那,他的脸色就难看无比。    李贤涩声道:“堂叔,这是怎么回事?”    太平靠在他身上,忘了惧怕,都等武三思回答。    武三思摇头道:“殿下,我着实冤枉,不知这到底是怎么了。”    这地牢武三思当然是常来的,很不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