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节  (第1/2页)
    「嫁妆的事,不是你一个姑娘该担心的。你安心备嫁,我与你娘会替你准备妥当的,不会让你难堪。」    郁亮扯了一下衣服,没有扯动。    郁霜清咬着唇,看向方氏。娘分明说得好好的,一定会让自己如愿。结果呢,不光是要嫁给一个庶子,就连嫁妆现在眼看着也没有踪影。    这让她以后在吴家还怎么立足?    哪府主母没有嫁妆傍身,偏生她的亲娘就一无所有。光靠父亲的那点俸禄以及娘这些年攒的东西,远远不够。    「娘,按理说您是出嫁女,虽然当初…但后来您成了爹的正室,外祖母为何没有补您一份嫁妆?」    说到这个,郁亮眯起了眼。    方氏脸一沉,冷眼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儿。    方家是什么情况,说是侯府,其实还不如一般的小门小户。她的父亲当年不过是京郊县城的农户之子,入赘了当地的富户沈家。    沈家供他读书,他倒也争气,最后考中进士。也是亏得沈家肯花银子打点,他才谋了一个从七品的小京官。    后来沈氏病逝,他娶了另外一位五品官家的庶女做填房,即她的母亲。    她的外祖家还有些关系,当然会提携父亲。父亲最后官升至五品,直到她的长姐成了方太后,才被封为广昌侯。    父亲已经去世,去世前不知是怎么了,居然非说要给沈家留根。所以没了生母的绍陵就跟着姓沈,也正是因为如此,侯府的人都不把他当回事。    方氏这样的家世,早些年都紧着大姐,大姐在宫里要打点,哪能不花银子。就是因为方家家世低,当年上门提亲的都是一些上不了台面的。要不然,她哪能进将军府为妾,扶正后,只有她贴补娘家,娘家怎么可能替她补齐嫁妆。    可是这样的话,她不能说。    郁霜清现在只想着自己没有嫁妆,以后日子艰难,对于方氏隐晦的眼神置之不理。    郁全胜皱着眉,觉得大姐说得有理,于是附和道:「母亲,大姐言之有理。按理侯府那边确实要补您一副嫁妆。」    「将军…是妾身不孝,放着好好的正室嫡妻不当,非要自甘下贱为妾…妾身哪里还有脸,要娘家补一副嫁妆…妾身没那个脸哪!」    方氏泪如雨下,脸色苍白着,手无力地垂落,松开了郁亮的衣袖。    郁亮不由得心起自责,都是自己那时候唐突了她,要不然她也不用进府为妾,受了这么多的委屈。    想到这里,狠狠地瞪了一双儿女一眼。    「你莫想太多,万事有我。我就不信,没有成氏的嫁妆,我郁亮还养不起妻儿?」    他说完,大步出了屋子。    方氏慢慢地抬起头,冰冷地看着自己的儿女们。    「你们…真是好,居然跟别人一起,朝我的心口捅刀子!」    郁全胜忙解释着,「娘,儿子没有那个意思。」    「娘,虽然女儿说得不中听,可却是事实。钟山伯府是个什么情况,娘不会不知道吧?若是嫁妆太过寒酸,我以后还怎么镇住其他人,还怎么挺直腰板做人?」    方氏哪能不知道,钟山伯府说是伯府,早就落没得不行,还不如一般的小户之家。可是昨天宫里来人训斥她,那些东西不交也得交出去。她一想到那些珍宝首饰,心就像是被人活生生地剐肉,痛不欲生。    将军说得轻巧,靠他来养,就凭他那点俸禄能做什么?    别人都以为,她占着成氏的嫁妆应该是捞够了油水。其实她实在是冤枉,成氏的心眼多得跟筛子似的,那些铺子她接手过来时,全是空壳。    而且那些田产,每年的产出都有固定的去向,庄子上的管事都是国公府的人,她根本就插不上手。    也就是府里头的那些嫁妆,她能够做手脚。    她好不容易把铺子都做起来,不想竟然是给别人做嫁衣。既然那死丫头不仁,就别怪她不义。交出去的铺子与当年一样,都是空的。    这些年赚的钱都在她的手上,将军想补上,就让他自己想法子。    如此想着,她心定了一些,觉得事情也没有那么糟。    「嫁妆的事情你不用担心,娘会替你准备的,必不会让你受委屈。」她淡淡地说着,抚着额头,摆了一下手。    「你们先出去,我要歇一会儿。」    郁霜清得到她的保证,心里还有些没底。    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娘,怨气来得快去得也快。看她憔悴的样子,自己心里也怪难受的。    「娘,是清儿不孝。因为要嫁进钟山伯府,女儿心里头难受…」    方氏神色已经缓和,目露慈爱,「娘知道的,娘一定会让我的清姐儿风风光光的出嫁,不要走娘的老路。」    「娘…」    母女俩抱在一起,痛哭起来。    郁全胜出去后,就命人把自己的玉佩和砚台送去侯府。    郁云慈收到东西,翻来覆去地看着。果然都是好东西,怪不得扣着不想还。这两方砚台比先前的那一块要好许多。    她想着,不如就把其中一方送给匡庭生。    于是让采青把东西装好,送去匡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