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31节  (第2/2页)
连乔蕴自己,也把这条命当作了工具。    只用了两天,顺天府就和礼部、刑部一块,把案卷整理好,送到了御书房。    圣上看了一眼,并不评点,只让底下安排好往蜀地报丧。    纪尚书既然已经察觉了,自然私下问了蒋慕渊一声“多久报到蜀地合适?”    是快马加鞭,还是能拖就拖,别看都是小事儿,但要配合着圣上对蜀地的安排,不能乱了套。    蒋慕渊道“正常报,别拖。”    拖也拖不住。    不管是乔蕴身边的小厮,还是孙睿安排的人手,怕是乔蕴一咽气就日夜兼程往蜀地赶了,蒋慕渊明白这一点,所以得到消息时根本没想过要去追,追也追不上。    纪尚书有数了。    能进文英殿的都是官场上的“明白人”,不管品不品得出蜀地状况,最起码也定义为皇子相争,底下递上来弹劾孙宣办事不利的、几个衙门胡乱结案的,全被扣下,全当不存在。    可大朝会上扣不住,言官、御史总归要干活的,你不参本我不参本,还要他们这群人做什么?    吵吵嚷嚷了一个清晨,以圣上板着脸罚了孙宣告终。    孙宣老老实实领罚,心里一肚子气无处发泄,只能默不作声观察旁人状况。    他一如既往地看不穿孙睿,而孙淼、孙骆的反应也很寻常,哪怕是孙禛眼底露出来的幸灾乐祸,在孙宣看来也是正常的,反而是孙祈让他颇为意外。    孙祈很沉默,也很凝重,他一点也不希望发生这些事儿。    散朝后,蒋慕渊被圣上叫进了御书房。    蒋慕渊先前写的折子摆在案上,仔细分析了兵力、粮草、装备状况。    圣上缓缓道“朕琢磨了几天,照你的看法,蜀地若兴兵,我们可能短时间内还压不住?”    蒋慕渊道“兵力不足。”    “南陵的兵……”圣上道。    蒋慕渊摇了摇头“您让余将军把兵力撤出来调往蜀地迎战,那孙璧就松了一口大气了,死而不僵。”    孙璧若老老实实待在南陵城里也就罢了,就怕他少了压力,缓过气来再发难,与蜀地联起手来,朝廷委实左右难顾。    “北狄叫你釜底抽薪,他们缓不过来。”圣上又道。    蒋慕渊又何尝没有想过,可从北境调兵,是最后的手段,是没有办法里的办法。    同样是戍边,北地与蜀地的状况截然不同。    北境从头至尾,保障的是西域商路,抵御的是北狄外敌,汉人与狄人,几百年来虽有少数融合,更多的是生死血仇。    蜀地却不是,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与苗人的往来极多,他们混在了一起,占着西蜀,望着中原。    镇南是管辖,而镇北是抵抗。    北地的兵士极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长的北境人,别说京师以南了,他们连裕门关内都几乎没有涉足过。    让这么一群北方汉子跋山涉水去蜀地打仗,还没有到地方呢,恐就被湿热的天气弄病了大半。    同样,江南水师亦不合适,他们能打水仗,蜀地那样的状况,他们毫无经验。    “只能抽调一部分精兵,主要还是靠中原一带分布的兵力顶着,”蒋慕渊道,“蜀道难,我们进得难,他们想出来也没那么容易。”    圣上对着地图,静静看了差不多有一炷香的时间,才开口道“传肃宁伯进宫。”    蒋慕渊垂着眼,收在袖中的手紧紧握拳。    圣上传肃宁伯,十之是想要他挂帅出征,这么要紧的一场战事,圣上也不放心交给别人。    这一次,程晋之会如何?    第886章 算个卦?    肃宁伯迈进了御书房。    圣上打发了小内侍们,只留了韩公公一人,他示意肃宁伯坐下,问道:“乔蕴之死,你如何看?”    肃宁伯坐直了身子,他听得出来,圣上这个问题不寻常。    几个衙门已经结案,派了人手往蜀地报丧,今儿个大朝会上,圣上怪罪了孙宣,罚都已经罚了,眼下何必再来问旁人如何看法。    既然问了,问的就是其他事儿了。    肃宁伯斟酌着道:“您的意思是,蜀地那儿……”    一旦往那上头想了,乔蕴的死就经不起思量了,肃宁伯越琢磨越觉得是那么一回事,不由倒吸了口冷气。    一个孙璧还不够,连乔靖也……    “您觉得乔靖要反?”肃宁伯沉声道,“不止乔靖,蜀地跟着他一块反?”    圣上目光凌厉:“朕看着像,他铁了心要反,就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一旦开战,朕还要你替朕前线统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