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9章 【长期血亏的面包】  (第2/2页)
,中国女性应对月事,大多都是用的卫生卷纸,或是破布破衣裳,条件优渥的家庭,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去市面上购买民国时期流传下来的月经带。    然而月经带由棉布缝制而成,虽然舒适性更佳,但使用后反复的清洗和消毒是个麻烦事儿,光靠沸水煮,并不能完全解决感染问题。    我国从1982年从日本引进了第一条卫生巾生产线,但其背后的契机却有些耐人寻味。    刚刚开启改革开放幕布那会儿,一些外国妇女来中国大陆旅游,遇到了大姨妈来了的问题,却发现整个国家没一片卫生巾废话,国内不是用卫生卷纸就是月经带。    在当时的背景下,能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非富即贵,碰到这样的“不方便”,下边的人自然是层层上报,把这事儿递到了顶层处。    不身处这个时代,是无法体会到当时外汇对于中国的可贵的,即便是顶层出面,“浪费”宝贵外汇、“折腾”卫生巾事业这件事,依旧闹出不小动静。    卫生巾倒是很快就造出来了,卖7角钱一包,一包16片,市场表现不是一般地遇冷,都快比西伯利亚还冷了。    国内的妇女并不买账!    这实在是太贵了。    她们有自己的生活智慧,一大包卫生纸也才只卖1角7分钱,一包卫生巾的价钱约等于4包妇女用纸。    先不说82年的7角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卫生巾是每个月都要用的必需品,价格突然乘以4,在总体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能接受的人势必很少。    除了价格因素,传统的思想包袱因素影响,也是卫生巾遇冷滞销的主因。    成捆的卫生巾滞销,在仓库中堆积如山。    卫生巾这个新鲜事物,几乎成了一个略带滑稽的玩笑。    在后世卖得风风火火的姨妈巾,在八十年代初中期的中国,简直就是生不如死,与卖女士内衣的,是可怜的难兄难弟。    卫生巾事业半死不活了三年之久后,开始有了新的转机。    相关部门批复了外资品牌卫生巾的电视广告申请,并准许其于1985年登录电视台。    就此,第一个卫生巾广告“横空出世”,并在接下来的好些年里霸占广告时间段的荧屏。    第一个姨妈巾广告的广告词为,“带给我舒适和自信”,相当含蓄的广告,在当年却如同平地惊雷一般,令坊间一片哗然!    甚至卫生巾品牌厂方在国内寻求广告业务合作的时候,广告公司的女职员都暗啐了7一口,“太羞耻了”。    随着广告播出,o.b.卫生巾很快畅销一空,甚至还出人意料地斩获了1985年全国广告创作一等奖。    当然,这自然是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说法。    事实上,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姨妈巾才开始开启赚钱之路,在这之前,一直都是在培养市场,长期血亏,亏到姥姥都不认识。    所谓的销售一空,作秀的成分居多。    国内妇女的购买欲望强了不少是不假,但传统思想包袱可不是那么容易放下的。    坊间对卫生巾的的态度只有四个字,“伤风败俗”。    甚至还有因为女人用了卫生巾,和自个儿男人闹了不愉快的。不过,夫妻之间的感情向来都是床头打架床位和,至于中间过程怎么“和“,自然是不需要多说。    销售一空是假,做活动免费给国内妇女发放,培养市场是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