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9章村长的考虑  (第2/2页)
    没有找张家,是因为张家已经接了乔家酒楼的门窗和雕柱等活儿,忙不过来是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则是工钱太贵,村里想节省成本。    至于砖头、石板等建筑材料,乔家这几个月陆续进了不少货,价钱上自然是有优惠的,只要按这个价钱接着去进一批回来,也能省下不少。    村里很快就把这事张罗了起来,各方面确定之后,就通知各家中午到村里大树底下开会。    将扩建村塾并多请一个先生回来的事,仔细说了一遍,让各家有想上学的,哪怕是后生还想识字的,都来报名。    只不过哪家后生真的愿意来上学?他们更想去吉祥山庄做工。    就在本村做工,包吃三餐不包住,听说还有统一的衣服穿,这么好的待遇,只有去不了的,没有不想去的。    柳青青要从村里找十二个小二、十二个伙计、十二个帮工。    这三十六个人都是提前叮嘱王耆老和李耆老,从工地上开工时,就暗中观察其品行,陆续把名单完善起来的。    如今人手都已确定,就等着这里忙完,就开始培训了。    培训这事,到也不用柳青青去操心,毕竟吉祥酒楼经营了这么多年,人事管理上自有一套。    所以当初说好的,大柳村出人,酒楼出管事。    而柳青青不插手,也能省了不少拉关系的麻烦。    后生们要来做工,又谁会愿意去上学呢?    不过他们心里也清楚,识字只会对自己有帮助。    看刘长福,虽说是柳青青安排的帐房,但若不识字,又怎么担得起这个岗位?    就算不会算帐,柳青青让他学,也要能识字才能学会啊。    后生们明白的道理,其他人自然也明白。    因而,后生们不来上学,半大小子们却都报了名,不管供不供得起,先报了名再说。    不是说柳青青资助了二十两么?    请先生本来就有村里出钱,束修才会比外面低一些,再加上柳青青出过的钱,那到时束修是不是又会低一些?    许多人心里这么猜测着,报名也就没迟疑。    村里开会那天,柳青青并没有过去。    她早就和村长深谈过村塾的事,自然不必再去浪费时间。    这些天,她继续研究不同菜式,将自己想得起来的吃法,有食材的都做了一遍。    没有食材的,也不敢冒然写在纸上,不然会让人疑惑。    你连吃都没吃过,有些食材本地都没有,你更没见过,又是如何知道做法的?    因而,只能慢慢来了。    几天过去,刘家的稻收得差不多了,就派了刘长福和刘长喜过来,帮乔喻凌那两亩地收稻子。    两亩地对农家人来说,并不多,若是人多一天就能收完。    只不过,眼下却只有刘长福能起点作用,刘长喜和柳诚只能抱稻把。    村里其他人家也在各自收稻,无暇来帮他们。    或者在村里人心里,两亩地真的不算什么事儿,哪里需要帮了?    往年都是乔喻凌一个人,自己慢慢收拾出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