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5章再起小院  (第2/2页)
个办法。    她早早将那些伙计、小二、帮工们的量衣记录,让刘长福拿去李家,请李家舅娘们来做。    就像她给自家人做棉衣一样,也是做来套在罩衣里面穿的,缝棉衣的布料不用太好,一般土布就成,外面再套上制服。    这样清洗外衣也方便,又不怕干活把棉袄弄脏。    一共三十六人,一人两套,柳青青按计件的方式将这笔订单交给了李家。    根据她这几个月来对李家的了解,她可不怕李家会私下克扣棉花。    反倒是李耆老家,还有些让人担心呢,毕竟三奶奶比李家外婆厉害些。    再有早在秋播之后,买下的田就开始挖荷田、蓄水、播种莲子。    这个活儿是早就说好交给白杨村的,与正在建新的小院的那批人,并不妨碍。    赶制冬衣、建院子、挖荷田、山上种花草果树,几拨人各自忙着。    从夏天到冬天,这近乎半年的大柳村和白杨村许多人,一直在为乔家干活,每人都赚得几两银子回家。    私下都说,今年的年关好过了。    外面的活儿,依然是耆老们在督工。    柳青青在做棉衣棉鞋的同时,又开始参与王小六主张的宣传策划中,免费送了一套宣传理论给他。    至此,王小六对柳青青佩服得五体投地,大赞柳青青天生有经营之才。    冬月十一,外公刘友良做进六十大寿。    此时天已很冷了,刚下过一场雨,空气有些凉。    刘家也没大办寿宴,不过这天仍是去了不少亲戚做客,匆匆做了流水席。    好在这天没有再下雨,外面还出了点花花太阳,吃着席面到也不冷。    柳青青和乔喻凌赶着自家小驴车,带着小的们去了。    柳忠和柳义也一起过去,柳田氏同去,柳杨氏却没有。    因为柳忠不许她去。    如今柳杨氏虽然没有被休出门,但柳忠一直态度很冷,回家也不大说话,也不将孩子带回去。    这些时日柳杨氏也终于想明白,自己犯了一个怎样的错误。    还记得中秋那天,她还能带着孩子、有夫君陪同回娘家呢。    怎么就变成现在这样了呢?    二房搬走了,家里就她和柳忠俩人,本是最好过的日子了。    柳忠回来却不跟她说话,她出门却发现,连串个门儿都没人理她。    她想去西边接回孩子,柳忠却让她滚回杨家去。    因而,提了两回之后,就再也不敢说了。    但柳忠依然不准她和柳家这边的亲戚走动,让她要走就走回杨家去。    口口声声不是要她走、就是要她滚。    她满心委屈、懊恼、悔恨,却没有人在意她。    最近也确实安份了不少,东头没有再听见她骂骂咧咧的声音。    但不管她现在改变得多好,柳忠都无动于衷,只能黯然落泪。    从白杨村吃了晚饭回来路上,柳青青抱着芸儿,将她头上的兔耳棉帽拉好,看向柳忠。    他依然穿着一身旧棉衣,薄薄的,这时候穿还行,天再冷些,可就不保暖了。    再看柳义,棉衣也是半新,是去年冬天娶亲时做的一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