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99冷面布杀局铁血画红线 (第1/5页)
顾兰因那句带着寒意与某种未明意图的警示,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虽未在吴道时那张冷峻的面容上激起半分涟漪,却在他所掌控的、庞大而精密的地下机器内部,引发了一场无声却迅猛的飓风。 接下来的数个昼夜,北平城的暗面世界,骤然被一股凛冽的寒意笼罩,一场精准而酷烈的腥风血雨,在寻常百姓毫无察觉的阴影下,悄然上演。 吴道时的字典里,从无“被动”二字。他从不坐等对手出招,尤其当威胁的矛头可能隐隐指向什锦花园内那个需要他倾力守护的存在时。顾兰因带来的信息,无论其背后是善意、试探还是祸水东引的算计,都为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先发制人的契机。他的反击,如同经过最严密计算后的出鞘利剑,精准、冷酷,效率高得令人窒息。 第一刀,拔除“毒牙”。 前门外大棚栏附近,一家名为“清风阁”的日式料亭,表面是日侨商贾品茗清谈的雅致之所,实则是竹机关一个重要的外围情报中转站。一个凌晨,料亭歇业后的死寂被几道融入夜色的黑影打破。没有枪声,没有惊叫,甚至连犬吠都未曾引发。次日清晨,太阳照常升起,“清风阁”的移门准时拉开,迎来送往的依旧是那张熟悉的笑脸,只是那笑意未达眼底的深处。内里的掌柜、沉默的厨师、乃至那两名眼波流转间能套取不少消息的娇媚侍女,已全部换了魂灵。真正的日方人员,连同他们未能及时销毁的部分密码本与墨迹未干的联络名单,已从人间彻底蒸发,仿佛从未存在过。 第二刀,切断“线头”。 一位在北平大学挂着教授头衔的日籍学者,是竹机关埋藏颇深的高级情报员。他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周末必去琉璃厂一家看似不起眼的古籍店“淘书”,实则在幽静的后院雅间完成情报传递。某个周六,他像往常一样踱入那间充斥着陈旧书卷气的雅室,却再未能踏出。书店老板对偶尔问起的熟人,只讳莫如深地透露教授似乎有急事,已从后门匆匆离去。而在军统某处阴森的地下水牢里,吴道时亲自坐在审讯桌后,目光灼灼的反射着昏黄的灯光,桌上摊开的、从教授贴身内衣缝中取出的微缩胶卷。那位平日里风度翩翩的“学者”,此刻面色死灰,冷汗浸透了昂贵的丝绸长衫。 第叁刀,清洗“淤泥”。 那些游走于灰色地带,为日本特务机关提供庇护、传递消息的北平帮派头目、政府蠹吏、乃至警察局里有些实权的中层官员,接连遭遇“意外”。有的是家中深夜莫名起火,一家老小葬身火海,现场只余焦土;有的是在酒肆畅饮后,于归家途中“失足”落入结着薄冰的什刹海,捞起时已浑身僵硬;有的则更显“江湖恩怨”,被不明身份的“仇家”当街乱刀砍死,现场混乱,线索全无……每一起事件都看似独立偶然,符合其各自的“命运”,但暗地里悄然流传的、带着恐惧的低语,却都隐约指向同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名字——吴道时。这不仅是清洗,更是最严厉的警告。 一时间,北平的魑魅魍魉风声鹤唳,往日与日方勾肩搭背者,此刻皆噤若寒蝉,唯恐避之不及。 第四刀,布下“迷雾”。 即便是日本驻屯军和竹机关的核心区域,也开始弥漫起诡异的气氛。一名负责单线联络的资深交通员,在约定时间地点未能等到下线,反而遭遇一伙手段狠辣的“北平混混”抢劫,被打成重伤昏迷,随身密信不翼而飞。城郊一处秘密筹建的物资储备仓库,在深夜突发大火,存放的崭新电台、烈性炸药、黄澄澄的金条和大洋的活动经费尽数焚毁,现场看守人员却众口一词,咬定是意外失火,甘受军法处置……桩桩件件,看似巧合,内里却透着一股精心算计、借力打力的狠辣。 吴道时坐镇什锦花园砺锋堂,运筹帷幄,不动如山。他仿佛执掌着一幅无形而详尽的北平地下脉络图,每一次落子,都精准地钉在对手的七寸之上。陈旻率领的行动组,如同他延伸出去的臂膀与利爪,沉默、高效,在暗夜中履行着冰冷的使命。情报源被逐一掐灭,联络点接连端毁,下线人员不是神秘失踪便是悄然变节……日本人在北平苦心经营多年的特务外围网络,在短短数日之内,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 日本北支那驻屯军司令部 / 竹机关秘密据点 与此同时,日方据点内则是一片狼藉与压抑的狂怒。 “八嘎!废物!一群废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