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7章:边境摩擦 (第2/3页)
:“我当然相信族兄,也相信族兄带出来的兵卒……”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皱着眉头继续说道:“可倘若果真如此,那其中的问题可就大了。” 说着,他将象禾楚军的书信递给蒙横。 蒙横仔细瞧了这份书信,面色微变,旋即摇头说道:“这不可能!那帮家伙对我说,他们尽量避免伤及那群难民,否则凭那群难民,如何能冲垮那帮小崽子,劫掠了我军的粮草?” 的确,尽管消息称,暴动的楚国难民有两千人之多,而驻扎在象禾的方城军就只有三百人,但仔细想想也知道,倘若那三百名方城军发狠起来,别说两千难民,三千楚国难民都不够他们杀的,毕竟一般平民与正规士卒的战斗力相差实在太大了,更别说那支方城军还配备有手弩、劲弩等军制兵器,怎么可能轻轻松松就被冲垮了阵势? 沉思片刻后,蒙遂沉声说道:“这件事……不太对劲,似乎有人要故意制造楚人与我方城的争端。族兄,能先派人把那边的士卒撤回来……” “好。”蒙横点点头,但旋即又问道:“话说那批粮草怎么办?……阿遂,不是我说,这次暴动,我怀疑那些象禾楚军也有参与。你知道我军在象禾储藏有多少粮草,纵使有两千余难民,又怎么可能将整座粮仓搬空?其中肯定有鬼!” 蒙遂想了想说道:“你只管把那边的士卒撤回来,其余的事,我会处理的。” 见蒙遂这么说,蒙横也不好再说什么,点点头接令离开了。 当日下午,驻扎在象禾的三百名方城军就撤回了方城,蒙遂随便挑了几人问话,但质问的结果,却与蒙横所说一般无二。 甚至于,有几名方城士卒表示在暴动的当时,有一些象禾楚军乔装打扮混在其中。 这几人说得信誓旦旦,让蒙遂听了之后都有些发懵。 象禾的楚军……就这么不怕死? 要知道,就连楚国的上将昭雎,在他们方城这边都是客客气气的。 思前想后,蒙遂亲笔给驻守象禾的楚军将领写了一封信,一方面表明他方城士卒并未伤害楚国的难民,一方面则要求象禾楚军负责追回那批粮草。 蒙横说得没错,那批粮草不是个小数目,那两千余难民可没地方藏,然而他三百名方城士卒事后却查不出那些粮草的去向,肯定这其中有象禾楚军的参与。 而蒙遂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就是告诉对方,识相点送回来,毕竟那批粮草数目不小,真丢了蒙遂也会心疼。 次日,象禾楚军那边就送来了回信,非但没有承认私自扣下方城军的粮草,反而诬陷方城,说方城心虚才会撤走哪三百方城军士卒,最后,象禾楚军还要求方城交回那些伤害难民的凶手。 看到这份书信,蒙遂心中大怒。 但最终在考虑种种后,他还是决定暂时放下这件事。 没想到象禾楚军那边却不依不饶,于次日派一队楚军到方城,硬是要蒙遂交出那三百名方城军士卒。 蒙遂不予理会。 这件事传开后,方城、阳关的方城军兵将们顿时哗然,你象禾不归还那批粮草也就算了,居然还敢反过来诬陷我方城军滥杀无辜?你真当我方城好欺负么? 当即,以蒙横、蒙珉等蒙氏子弟为首,诸方城军的将领们纷纷表示要讨回公道。 甚至于蒙横还信誓旦旦地对蒙遂说道:“虽郾城君带走了两万余士卒,但方城、阳关、郾城三地仍有三万余军队,拿下小小一个象禾,不足挂齿!” 但这些人的意见,却遭到蒙遂的强行压制。 打下象禾自然是不足挂齿,但问题是,方城率先攻打象禾,楚国那边会无动于衷么? 没必要因为一场难民引起的暴动,就引起方城与楚国,甚至是魏国与楚国的大战吧? 蒙横等人还要再劝,蒙遂沉声喝道:“阿仲离开时,委我总摄方城,任何不从将令者,皆军法处置!……蒙横,你别以为你我是同族我就不敢处置你!” 见蒙遂发怒,蒙横、蒙珉以及其余蒙邑子弟出身的将领也不敢再说什么,纷纷气呼呼地离开了。 当晚,蒙遂便将屈原从叶邑请到了方城,将发生在象禾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屈原。 屈原在叶邑住了好几年,自然了解蒙仲、蒙遂、向缭等人的秉性,也清楚方城军的军规,他当然不会相信方城军居然会对一群手无寸铁的难民动手,更不相信三百名副武装的方城军士卒,居然会被两千余赤手空拳的难民追着打——这太可笑了。 他对蒙遂说道:“象禾那边的楚军,主将名叫连纪,当初他设关税的时候,我就派人去打探过此人的底细,据庄辛所透露的消息,这个连纪是子兰那边的人……” 蒙遂微微皱了皱眉,问道:“屈大夫是说,这件事是熊子兰搞的鬼?” 屈原捋了捋胡须,点头说道:“很有可能。” “可这对他有什么好处?”蒙遂不解问道。 “这我暂时就不清楚了。”屈原捋着胡须狐疑地说道:“据我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